近年来,达州市供销社以全面拓展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为着力点,擦亮“巴山食荟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推动“两端”“两网”建设,助力乡村振兴。
一、高位谋划,一体推进品牌培育
争取党委政府支持。市委出台《“巴山食荟”品牌培育行动方案》,明确市供销社为运营主体。市政府出台会议纪要,明确市、县两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,市、县两级商务局和农业农村局安排产业项目,支持品牌运营,每年下达品牌培育工作任务清单,纳入市级目标绩效考核。
丰富品牌产品体系。出台《品牌使用管理办法》,建立健全产品准入和退出机制,明确必须有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、有机产品、中国森林食品认证,加工类产品必须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。吸纳170家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共230多种优质农产品加盟,形成以“巴山食荟”母品牌为主体、带动子品牌一体化发展的品牌体系,所有品牌均入驻国家追溯平台。
提升品牌知名度。编制“巴山食荟”《品牌文化导视手册》,确定统一形象标识、统一产品包装等视觉形象系统,丰富品牌文化,注入供销元素,通过线上线下展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与达州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大力宣传推广“巴山食荟”优质农产品。
二、搭建平台,实体推进“两网”建设
建设展示展销中心。建成集生产加工、流通服务、展示展销、结算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品牌展示展销中心,占地9500平方米,成为达州农特产品走出大巴山、展示供销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。
开发电商运营平台。注册“巴山食荟”微信公众号,开发“水墨达州•巴山食荟”电子商城,入驻优质特色农产品1000多个,实时开展品牌发布、直播带货、农产品交易等活动。市、县供销社联合组建电商公司,对接全国供销总社电商平台,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。
拓展专店专柜专区。在达州主城区中心地段、星级酒店、连锁超市、大型社区以及旅游景点开设“巴山食荟”专店专柜专区;借助东西部协作,在浙江舟山开设“巴山食荟”专营店,组织达州、舟山两地特色农产品双向互通;依托各级工会组织,开展“巴山食荟”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医院、进国企、进银行活动,引导工会福利采购消费,配套建设直营店、联营店、联盟店,满足多角度体验、多领域消费,打通“巴山食荟”线下网。
三、汇聚资源,立体推进“两端”发展
推动社有企业做大做强。围绕公用品牌运营注册成立“巴山食荟”科技公司,规划设计运营方案,拓展品牌营销渠道,联合农产品经营公司,为全市100多家学校、酒店、机关食堂精细精准配送放心食材;联合农资公司共同参与“巴山食荟”基地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综合服务。联合供销企业和国有企业成立供销苎麻科技公司,带动全市供销系统收储、销售苎麻,提升了苎麻产业价值。
推动基层社高质量发展。整合“巴山食荟”城市社区店和基层社资源,把城市社区店作为农产品进城提货点、基层社作为工业品下乡承送点。在渠县和宣汉县开展试点,依托基层供销社建成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体系,形成消费者大数据信息平台,配套建成商贸物流供应链,有效破解基层社无实质业务的问题。
推动新供销数字融合体建设。整合“巴山食荟”品牌、数字信息化平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,建设新供销数字融合体。万源供销社井溪茶叶基地推行茶叶认养模式,认养人利用手机监控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实现“私家田园梦”:宣汉供销社联合农业龙头企业推进“互联网+农业+文旅”一体化打造,发展高标准蓝莓示范基地300亩,建成4A级景区的“山水田园旅游综合体”,树立了供销社服务市民的新形象。